75歲老人喪偶悲傷 亡妻去世49日后跳樓自殺(圖)
本報記者 董加固 田米 文/圖
本報訊 回想起與老伴生前快樂幸福的時光,75歲的吳阿伯常感孤獨悲傷,在亡妻去世49天(閩南風俗“七七”)的日子,他留下遺書,從9樓跳下,追隨亡妻而去。
昨晨7時許,這悲情的一幕發(fā)生在泉州市區(qū)豐澤一小區(qū)。晨練的居民發(fā)現吳阿伯倒在地上身亡,隨后報警。豐澤警方初步認定死者為自殺。
吳阿伯從9樓水塔邊跳下墜地(畫圈處)
衣著整齊9樓跳下
吳阿伯是泉州文化部門退休干部,有3個兒子。他生前住在一棟9層高住宅的5樓,有個兒子住在7樓。最早發(fā)現吳阿伯出事的,是晨練歸來的鄰居吳先生。
吳先生說,昨晨7時許他晨練回來時,見樓下過道仰躺著一名阿伯,眼睛緊閉像在睡覺,衣著光鮮整齊,腳穿皮鞋,戴一雙手套,兩手向后,渾身不見有明顯血跡,只有兩手腕處流血但不多。他當時以為是阿伯晨練摔傷昏厥過去或者血壓高,不知阿伯是生是死,忙報警,并撥打120。醫(yī)生趕到后確認阿伯已經身亡,8點多,住在7樓的兒子吳某聞訊下樓,才知父親已逝。
留遺書隨亡妻而去
豐澤派出所民警隨后在吳阿伯房間里找到一份遺書,遺書大致寫了三塊內容:一是妻子仙逝快2個月,想起以前夫妻之間的恩愛日子,心中感覺失落孤單,決定跳樓自殺追隨亡妻,跳樓地址選在樓頂一水塔邊上;二是交代錢、存折所放之處;三是一些親人逝世的紀念日。
吳阿伯走了,鄰居們說很是可惜。一名鄰居說,吳阿伯面容光鮮,再活10年不成問題,而且又有一筆不菲的退休金,3個兒子也很孝順,兒孫滿堂,看上去很幸福。
還有鄰居回憶說,吳阿伯退休后,很少跟小區(qū)的老年人接觸,不喜歡玩紙牌(老人牌)、麻將之類的活動,但?吹剿T著自行車載著妻子出去,或與妻子牽著一只狗在小區(qū)散心,兩人有說有笑,很是恩愛,見到鄰居也會含笑打招呼。妻子過世后,鄰居們就很少看見吳某出門,人也比以前消瘦多了。
昨天剛好是他妻子過世49天,大家猜測吳阿伯可能是心中悲痛、失落,度不過喪偶這道“坎”。
喪偶老人
心理問題突出
廈門大學社會系教授朱冬亮分析認為,吳阿伯把妻子放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妻子突然離世,他的精神支柱一下子沒了,導致心情悲痛如刀割,焦慮不安、疲憊、憂郁。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幾十年恩恩愛愛,已心心相印。他對老伴有很強的依賴性。
還有,夫妻長年相處感情很好,心理活動處于平衡狀態(tài),一方突然離世,活者失去心理支撐和依托,導致退縮、憂愁等心理不平衡表現。朱教授說,雖然老人兒孫滿堂,但老人可能考慮到孩子各有各的家,心理自閉,不愿意經常到兒女、親朋家,更不想參加其他社交活動,經常面對老伴遺像、遺物,觸景生情。
朱教授表示,喪偶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已越來越突出,F在的人生存壓力大,子女大多工作較忙,不能常伴老人。但作為子女應“常回家看看”,及時給予老人心理、生理上的關心,轉移老人的注意力,并及時讓老人接受喪偶的現實。作為老人本身,也應多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多融入周邊老年人的生活,轉移注意力,讓自己“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社會也應多關注“空巢老人”,社區(qū)、老齡委等要多安排老年人活動節(jié)目,及早對喪偶老人進行心理干預。
□編后
為人子女
請給老人心靈雞湯
相依為命大半生的老伴突然離去,悲痛、失落、孤獨等將一并襲向獨活于世的另一半,是逼向老人的“勾魂使者”。
專家的這一說法,無疑給人們敲響警鐘:老年喪偶,兒女子孫們該如何幫老人度過這一道坎?
“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曾經紅遍大江南北,成了一個時代的強音,一個時代的印記。的確,現如今,人們是如此前所未有地為生計而竭力奔波。于是,對老人,大部分人只知道悉心照顧老人的吃住穿,而對于老人特別是喪偶老人的精神世界,卻因工作繁忙等原因無暇顧及。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