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爬上墻 國學抬頭見 墻繪畫飛進紫金山村小學
老師利用畫在墻上的“典故”,講授國學知識
紫金縣紫城鎮(zhèn)升車村委會有一所小學,叫升車小學。最近,這所小學里多了樣新鮮東西——10幅出自名家的墻繪畫。據介紹,升車小學距離縣城近10 公里,只有100 余名學生,近10 位老師,只是一所不折不扣的貧困山村小學。這樣一所小學,到底有何能耐,竟吸引了山東、甘肅等地的畫家前來此創(chuàng)作?日前,記者走進了這所小學。
鄉(xiāng)村小學里的新鮮事
記者來到紫城鎮(zhèn)升車小學,還沒走進教學樓,便在階梯右邊的一面墻上見到一幅以“中國夢” 為主題的油彩畫,圖中所畫的國旗,山河,長城映入眼簾,令人熱血沸騰。而一樓辦公室大門一側的墻上,則是一幅“ 東坡焚契” 圖!斑@就是上周剛剛做好的。”升車小學校長葉佩芳介紹。
順著教學樓不寬的樓道走上去,有當年三國里劉關張的“桃園結義”,也有《孝經》里發(fā)生過的 “曾子避席”,有“司馬光砸缸”,更有“岳母刺字”、“立木為信”、“中國夢”等墻繪畫,加起來共有10 幅。很少外人知道,這些“掛”在墻上的油彩畫,竟然是出自名家之手,涵蓋了“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jié)恕”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容,國學經典故事和《中國夢》時代題材。記者注意到,每一幅畫上均附有這些典故的簡單介紹。
墻繪畫出自名家之手
惠州市東坡文化研究會的一員嚴干原為紫金人,如今在惠州市生活。據他介紹,近年來該協會紫金籍會員曾多次思考以何種形式將傳統(tǒng)文化帶給年輕一代。今年6 月份,由《大中華書畫網》主辦、惠州市東坡文化研究會組織策劃的“ 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公益活動”正式啟動,“ 我們以學校的樓梯、走廊等墻面為載體,創(chuàng)作一系列表達‘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jié)恕’ 等歷史人物故事和‘中國夢’主題墻繪”,嚴干告訴記者,這項活動從6 月份啟動以來,在紫金縣紫城鎮(zhèn)龍湖小學、鷓鴣小學、升車小學三間學校先后開展過,目前第四所小學也已經著手開展中。
嚴干表示,參與此次活動的團隊包括山東省著名人物畫家、山東美術家協會會員、師承中國著名人物畫家孫敬會的毛智勇,惠州畫家曾日清,原甘肅籍畫家李東海。他們都是免費為這些小學進行創(chuàng)作,還有不少外出鄉(xiāng)賢則贊助活動所需的創(chuàng)作材料、墻面人工費用。
將鼓勵更多學校開展
對于這種形式,升車小學校長葉佩芳表示,還沒開學之前,就有住在學校附近的學生前來參觀畫家們作畫,其中也包括已經從該校畢業(yè)的初中生。“以前學生最多接觸的就是書本,墻上的畫則每天上課都能看到,這樣更能加深印象”,葉佩芳說。
參與作畫的畫家之一曾日清告訴記者,在鷓鴣小學創(chuàng)作期間,該校有兩名四年級學生每天放學之后都看著他們作畫,直至天黑才離開,“這兩個孩子還特地要了我們的手機號碼,說以后可以聯系我們”。此外,更有家長聽說有畫家來學校畫畫,特地帶著孩子前去觀看。嚴干說,“我們希望用這種方式,將傳統(tǒng)文化從校園再帶到家園去,讓更多人能夠接受熏陶”。
紫金縣紫城鎮(zhèn)府有關負責人也表示,接下來,他們將借助這種新的方式,把傳統(tǒng)文化帶到每個學校去,覆蓋更多的學校, “我們鼓勵更多小學開展這樣形式的活動,并計劃給接下來參與這項活動的學校一定的補助”。此外,該鎮(zhèn)還將于本周組織開展 “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公益活動” 啟動儀式,號召更多學校開啟新形式,讓孩子們更好地接受傳統(tǒng)文化教育。
本報記者 吳奕鎮(zhèn) 文/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