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順利捐獻骨髓 用5個小時完成"生命接力"
昨日下午1 時40 分,采血機“滴滴滴”提示音響起后,我市首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90 后包工頭馬世超在廣州軍區(qū)陸軍總醫(yī)院完成骨髓捐獻采集過程,整個過程整整用了5 個小時。當日,記者也前往廣州見證了馬世超為白血病患者捐獻300 毫升 “生命小火種”的過程。
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廣東省管理中心副主任吳夢晴與市紅十字會專職副會長傅愛鋒前去慰問馬世超。
5個小時完成骨髓捐獻
一切準備就緒后,馬世超在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廣東省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我市紅十字會志愿者的陪同下走進醫(yī)院細胞采集室里。昨日上午8 時30 分,醫(yī)護人員將針頭扎進馬世超雙手的血管里,血液通過透明的采血管流進采集器,再從采集器內流回體內,如此循環(huán)。由于捐獻過程不能坐立,馬世超只能躺在床上,這讓本來就好動、興奮的他有些不太淡定。
采集開始后,醫(yī)護人員與志愿者一直在旁邊觀察他的精神狀態(tài)。不過,能說會道的馬世超卻不時與陪同人員開起玩笑,這也讓大家緊張的心情一下輕松下來。時間隨著血液的循環(huán)流動一點一點過去,下午1 時40 分,采集器提示音響起后,馬世超終于完成300 毫升骨髓捐獻,處理血量達12000 余毫升,這意味著他全身的血液通過采集器循環(huán)處理了3 次。馬世超告訴記者,自己是坐不住的人,讓他一下躺在床上幾個小時不翻身,他自己也覺得很難以置信。
為了保證捐獻過程順利進行,本來就有煙癮的馬世超在采集室整整忍了5 個鐘頭,全程幾乎靠咀嚼口香糖克制煙癮。
“對生命有了新的認識”
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廣東省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李寧是此次捐獻全程陪同的人員之一,他在今年11 月份接手馬世超骨髓高分辨率配型工作過程中就發(fā)現,馬世超性格開朗,對于骨髓捐獻毫不猶豫,“采集前已經帶他了解整個過程,那天他就立即答應了”。完成捐獻后,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相關人員還為馬世超頒發(fā)了榮譽證書,我市紅十字會專職副會長傅愛鋒還專程前來慰問他,志愿者們也送上祝福,并與他合影留念。
連接著采血器,全身的血液在人與機器之間循環(huán),盡管身體沒有感到異常,但他感覺血液中的造血干細胞在跳動,從自己的身體即將跳動到另外一個身體。馬世超認為自己是個很隨性的人,有時候甚至覺得自己“不正經”,但為了這次捐獻,在醫(yī)院的這幾天里,他在志愿者陪同下每天正常作息,早上六點半起床準時做檢查,每天早晚注射動員劑?粗约夯5 個鐘頭捐獻的這袋300 毫升的造血干細胞懸液,他說:“我對人體、生命有了新的認識。”在完成捐獻、針頭拔出手臂的那一刻,壓在馬世超心頭的石頭終于放了下來,“捐獻前怕自己身體沒調養(yǎng)好,現在就希望這袋血能夠幫到那位病人”。
據了解,馬世超為全國第5364例、全省第398 例、河源第1 例骨髓捐獻。據統計,加上今年完成捐獻的數據,全省共有401例完成捐獻,其中男性捐獻者327 人,女性74 人,20-30歲占4成多,31-40歲有119人, 41歲-49歲有59人。
“生命小火種”將何去何從?
昨日,記者在現場見證馬世超所捐獻的 300 毫升造血干細胞的產生與處理,并記錄下這袋“生命小火種”的去向。
據了解,由于“生命小火種”在骨髓中無法主動到達外周血,醫(yī)護人員將在第一次采集前3-5 天給供者注射動員劑,一般每天注射2 次,將骨髓的“生命小火種”動員到外周血中來;采集過程中,通過采集器 “生命小火種”被分離出來,并“跑到”另外一個事先準備好的血袋里;不過,一次循環(huán)并無法將“生命小火種”全部分離,需經過5 個鐘頭左右,300 毫升的“生命小火種”才能全部跑進血袋。
采集完成后,這袋“生命小火種”被工作人員“穿”上包裝袋,穩(wěn)穩(wěn)地放進事先裝好冰塊的保溫箱內;28 日傍晚,“生命小火種”登上飛機,并在當晚9 時左右到達白血病患者移植所在的地區(qū);在48 小時內,這袋“生命小火種”中的小部分將會被抽取檢測是否達到移植要求,一旦達到要求,將被移植“跑”進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并進行分裂、生長。記者了解到,白血病患者移植這些“生命小火種”后,將會用一個月進行適應,看造血干細胞數量是否會增長。
本報記者 吳奕鎮(zhèn) 文/圖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