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堤印記
“愛一個人,戀一座城。”河源是一個讓人安逸閑適的小城,人們在瑣碎平淡中過著不疾不徐的日子,即使在工作疲于奔命的日子里,依然青衫相伴,紅袖翩然,春誦夏弦,書香裊裊。今天本報特別推出“城市·印記”組稿,與讀者一起感受那歷經(jīng)繁華的街市留給河源人的溫暖記憶,感受河源的現(xiàn)代與古典,進(jìn)步與矛盾……
——編者
北堤在小城的北方,周圍沒有多少人煙,在這里,風(fēng)弄出的聲響遠(yuǎn)比人要大。堤下是城郊的村落,油菜田跟著長堤由南往北生長著,村民聽著江水聲倚著堤墻入睡,隨著菜田在風(fēng)里安然生活。村落和北堤同用一個名字,它們早就生長在了一起。
記得小時候,我常帶上自己喜歡的書,逃離喧嚷的城市,在堤壩上一坐便是一整天。每一次,光影晨昏的褶皺都緩慢地在眼前收起、展開。然后,冥冥中某只手開始從大地上抹去這些浮紋。那只手先從遠(yuǎn)處的余暉開始,抹掉炊煙和犬吠,抹去堤下農(nóng)田的露水,抹去荒草上四處滾動的細(xì)碎陽光,最后把地平線上的太陽按到山的彼端。
每個靈魂都有他們生來便不可割裂的歸屬地,那或許不是出生之處,卻是生命里早就確定的羈連。有些人很輕巧便發(fā)現(xiàn)了它,有些人窮盡一生也無法在其中安歇。梭羅在瓦爾登湖畔筑起小木屋,而造物者很慷慨地給予我整座不會蒼老的堤壩,它就在小城之北,有些人一輩子難以縮短的距離,我在少年時已經(jīng)來回走過無數(shù)遍。
每年一到秋天,堤下江邊長滿了荒草,一夜之間,它們都變得金黃,像一片細(xì)長綿延的麥子地,從堤頭緩緩爬到堤尾。倘若它們真的長在麥子地里,或許沒到膝蓋高,就會被村里農(nóng)人連根拔走,F(xiàn)在回想起來,我還能夠辨認(rèn)出許多荒草,它們從我小時便一直站在那,每個冬天我都以為它們會凋敝,可春分后荒草的生命依舊嶄新。
看著大城市的街道上,圈養(yǎng)的是最簡單的喬木,不落葉,不枯萎,四季都是死寂一般的綠。只有回到小城,回到北堤里來,我才找得到自然的姿態(tài)。小城的街道旁種滿了鳳仙花樹,一年四季都是落花的季節(jié),無意間就發(fā)現(xiàn)自己頭頂、肩上多了幾片粉色的花瓣。人間四月的雨里,鳳仙花紛紛揚揚地和雨滴一起落在水泥地上,地面開滿了花,人們手里的傘骨上也長出苞蕾。
從小時候起,我便經(jīng)常在堤墻上長久地靜坐,如果不是要看書,甚至半天都不動彈一下手指。我知道大地、江水和彼岸的山,還有堤壩里的石頭都在看著這個世界。可以看看,這些凝固著的生命太漫長,幾十年在其眼里或許只是一個影影綽綽的浮廓,而匆匆而過的人影車轍則半點痕跡也沒留下來。北堤的過客也是如此。
經(jīng)過小城北堤,很多路人在堤墻、土地上刻寫下自己的姓名,可記住這些的只能是同樣來來往往、生命短暫的人。大地覺察不出這么細(xì)微的存在。他們用石角劃出的痛感,要幾十年才能傳到地底下,等到土地轉(zhuǎn)身想找出什么來,那個名字卻和主人一樣,早和堤下老屋的墻皮并同剝落。沒人能在堤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能夠記住姓名的從來只有自己。
此時此刻,細(xì)雨密布的小城北堤江面上,或許也有一條溯魚悄悄浮上水面。夜黑得看不見漁燈和暗石,它如何擺動鰭尾都無法前行;風(fēng)雨掩蓋了所有聲音,它的呼喊跳躍沒人聽見。它唯有靜靜看著凝固的長堤和城市,一點點地憶起白日里的人蹤車跡,或許成為了一幕終將抹不去的印記。
劉小鋒
相關(guān)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yán)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