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百年飛鳳橋將“重生” 2017年春節(jié)前可開放
一座橋,見證了一個縣城的記憶,一座橋,讓很多老和平人為之魂牽夢縈,這座橋正是和平縣城目前正在改造重修的飛鳳橋,其有著178 年的歷史。記者昨日在改造現(xiàn)場看到,每天很多縣城居民到改造現(xiàn)場觀看。和平縣詩詞楹聯(lián)協(xié)會副會長黃李輝就是其中一位。他每天都關注著飛鳳橋的改造進展,一有空就到現(xiàn)場觀看,看到施工人員把橋墩修舊如舊,方能放心。和平縣住建局相關人士表示,將加大力度,搶抓有利天氣,保質保量推進工程建設,確保橋面改造的大部分工程在春節(jié)前向廣大市民開放,煥然一新的飛鳳橋將展示在市民面前。
橋似花轎
178 年的飛鳳橋,承載不少和平人的記憶。記者從一張拍攝于1904 年至1920 年的圖片上看到,早前的和平縣城飛鳳橋,整座橋型頗為古雅,3 個橋墩上都建有風雨亭,橋對面的山就是東山嶺。據(jù)和平縣志記載,飛鳳橋,原名萬安橋,地處東壩,初為橋渡。清道光十八年(1838 年)春,由鄉(xiāng)賢黃乃昌、鄒宜鈴、吳昌炯等募捐,初建成為麻石橋,有3 墩4 段,橋墩高6 米,橋長49 米,寬3 米,每個橋墩上立石柱,中柱建橋亭,形似花轎,兩邊柱上建有塔式“敬惜字紙”爐。兩邊橋欄像轎杠,遠觀猶如出嫁新娘乘坐花轎姍姍而來。橋面下直放粗木,上橫鋪木板。
其實,與飛鳳橋相互輝映的是河中的巨石“中流砥柱”。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和平河中,一石端立江中,長丈余闊五六尺,形如橫匾,鑿有“中流砥柱”四字,字體渾樸剛勁,與純青的巨石塊相得益彰,石質堅硬,雖久歷沙石洪暴沖刷,愈覺瑩流光潔,增添神采。
站立橋上,北可遠眺巍巍群山,南可欣賞東山聳翠、對江花塔,視角寬闊,令人心曠神怡。每年夏夜,涼風習習,街民乘涼橋上,或站或坐或臥。在這青石板上不知走過多少代人的夢想,也有過多少人的回憶,上了年紀的老人對此記憶猶新,回味無窮。當?shù)刂麛z影家黃真確在1963 年拍攝不同鏡頭的飛鳳橋,橋上有三位農(nóng)民過橋,右橋下有三人正網(wǎng)魚,兩個小孩在玩水,讓人趣味頓生。鄉(xiāng)賢林研群曾用鋼筆淡彩畫回憶飛鳳橋舊貌,讓人感受到此古橋輝煌美觀的歷史外貌。
橋有“三奇”
1949 年建國前,飛鳳橋上還有飛鳳鼎,并題匾“蟲二”。已故的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陳小白曾在《山城史話》中回憶說,東壩街尾,有一麻石塊砌成的大橋橫跨河面,中有三個橋墩立于江中,橋中間有一亭曰飛鳳鼎,旁有一匾曰:“蟲二”,不知其故,問其父,其父解釋稱,“蟲”字加個外圍即“風” 字,“二”字加個外圍是“月”字,故此暗隱風月無邊的意思。立橋上觀激流,江中多嶙峋怪石,急流穿石,濤聲迎友,浪花四濺,中有一石微抖,端立江中,乃縣令楊柱國所書 “中流砥柱”,雄踞江心巨石,向系以鎮(zhèn)波遏浪。此石以天生專為護橋衛(wèi)士而立于該處,復以“中流砥柱”四字鐫以石上相得益彰,曲盡形態(tài)之趣,揚縣令殊屬風雅之輩,飛鳳橋而字“飛鳳鼎”,風月無邊而字“蟲二”,阻水石而鐫“中流砥柱”,無獨有三,其意豈易量哉。
據(jù)記載,1964 年,和平發(fā)洪水,縣城受災,飛鳳橋身部分受損,遂改建鋼筋混凝土橋面,并拆除了橋亭和字紙爐。
改造“修舊如舊”
記者在縣城“一河兩岸”升級改造項目第三期工程河唇路的施工現(xiàn)場看到,施工人員正按照設計要求,對該路段外飄型人行道進行施工作業(yè)。同時,飛鳳橋修復項目、陽明大橋4 個環(huán)島的升級改造工程也在加快推進中。其中,飛鳳橋修復項目采用“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橋面進行拆除重建,保留原橋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橋墩,重建后的飛鳳橋風格基本與原來一致。
和平縣城“一河兩岸”升級改造項目第三期工程效果圖上顯示,縣城“一河兩岸” 升級改造項目第三期工程位于和平大橋至西門橋之間,設計長度近500 米。因道路設施內容簡單陳舊,部分路段人行道下沉,且交通流量大需要進行升級改造。根據(jù)設計方案,擬通過改建設計,將該河段兩岸道路改建成集通行功能、文化和景觀休閑于一體的風光帶。根據(jù)這一效果圖,新飛鳳橋保留了原橋的橋墩,只是對橋面進行重建。重建的橋面風格與老橋基本一致,做到“修舊如舊,提升設施”。另外,新飛鳳橋竣工后將禁止摩托車通行,還市民一個安全通道。
和平縣住建部門相關人士表示,和平縣城“一河兩岸”升級改造項目第三期工程及飛鳳橋修復工程開工建設以來,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在2017 年春節(jié)前可完成大部分工程,并向市民開放。
本報記者 張濤 特約記者 吳煥逸 陳仰天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