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樂器“治病”的人 記鋼琴調律師堯文燦
對每個喜歡彈鋼琴的人來說,鋼琴是最默契的伙伴;而對鋼琴來說,調律師就是最懂它的人。市區(qū)一家琴行的老板堯文燦就是一名鋼琴調律師,他用自己的雙手和耳朵,為千萬臺鋼琴治病,找回“走失”的音符。
堯文燦正在給鋼琴調律。
調律還要解決“疑難雜癥”
循著琴聲,記者來到堯文燦的琴行,這里有數(shù)臺鋼琴,堯文燦正坐在其中一臺鋼琴前調律。只見鋼琴被卸掉了琴蓋,堯文燦從6 音開始,反復用左手按壓著同一個琴鍵,聆聽的同時,他的身體右傾,然后迅速且使勁地拗動調音扳手。“這是個體力活。” 堯文燦說,一臺鋼琴有8000 多個零部件、200 多根琴弦、88 個琴鍵,為一臺鋼琴調律,上述動作要重復數(shù)百次乃至更多,至少需要一個小時,遇上質量不好、又多年沒調過的鋼琴,說不準還得耗上一天工夫。且期間還始終伴隨著單調、枯燥、不悅耳甚至可以說是刺耳的鋼琴聲。
除了調律,更多時候,鋼琴調律師們還需要診斷出鋼琴的其他“疑難雜癥”并當場施以“ 手術”進行“ 治療”。調律期間,堯文燦曾經在鋼琴里清理出滿滿一筐的花生殼、瓜子殼,甚至還有蟑螂等。“有一次,鋼琴在琴行的音是準的,可到了客戶家里又不準了,后來才發(fā)現(xiàn),是琴聲與客戶家里的鋁合窗發(fā)生了共鳴,影響了音準。”堯文燦說,琴上的一張紙,一杯水,都可能影響音準,而找出這些病因,全靠經驗。
“被迫”成為鋼琴調律師
出生于1982 年的堯文燦是江西贛州人,高中開始學習鋼琴,至今已有20 多年,畢業(yè)后,他在河源開辦了一家琴行,從事鋼琴教學。堯文燦跟調律師的緣分,從他在贛南師范學院就讀音樂專業(yè)開始,那時,他在大學里選修了調律。“當時主要是為了給自己的鋼琴調律。”堯文燦坦言。誰知道,堯文燦在河源開辦琴行后,鋼琴最少需要每年調律兩次,當時在河源沒有調律師,請人來調成本較高,于是堯文燦定期到鋼琴廠去深入學習調律技術。
調律,是最直接“觸摸鋼琴靈魂” 的一環(huán),調律師的難度在于——耳朵要靈,沒有一對順風耳,可吃不了這碗飯。堯文燦憑借專業(yè)的樂感,多年的鋼琴演奏經驗,學習起來更有“天分”,他坦言,對于音程的細微差別,非專業(yè)人士很難將它區(qū)分開來,特別是剛買琴的客戶。如果只是做到普通人滿意的話,是很容易的,馬馬虎虎也能過關。然而,堯文燦卻常常 “用力過度”,他說:“干了這行,就要對客戶負責。”
市場需求大,專業(yè)人員缺
“鋼琴熱”讓河源家庭的鋼琴保有量每年遞增,琴行的數(shù)量也有了迅猛的發(fā)展,然而,我市專業(yè)的調律師非常少。
據(jù)了解,不少品牌的鋼琴售后服務往往包括了調律,同時琴行自身也會向客戶提供相應的調律服務。但由于河源的調律師數(shù)量太少,調律服務有時候需由品牌商派出其品牌專屬的調律師,大部分琴行則是從珠三角等地請來調律師,每個月固定那幾天,專業(yè)調律師從珠三角趕來,一般每天能調7-8臺鋼琴。
“現(xiàn)在河源的大部分琴行還養(yǎng)不起一個專業(yè)的調律師。”堯文燦認為,隨著鋼琴普及率的增高,鋼琴調律師這份職業(yè)巨大的市場潛力,還有待人們去發(fā)現(xiàn),挖掘。
本報記者 鄭婷影 見習記者 程鵬 文/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