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文博會的和平泥雞 借“文化”提升身價
在和平,要說做泥雞,當推大壩鎮(zhèn)白石坑 村。當?shù)厝嗽浺灾铺諡闃I(yè),所制的泥雞遠 銷興寧、梅州、龍川及江西“三南”等地。明正 德年間,由于手藝突出,該村黎、袁、陳三姓都 獲朝廷恩賜“制塤世家”金匾,祖?zhèn)髂嚯u制作 工藝也一直流傳至今。作為我市的“主打項 目”,和平泥雞在第13 屆中國(深圳)國際文 化產業(yè)博覽交易會上大放異彩,“火”遍全場。
和平泥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陳少 波前日告訴記者,憑借和平泥雞制作工藝和一 首客家小調,他被深圳眾多媒體爭相報道,并被 省內外媒體轉發(fā),其帶往深圳參展的幾十個和 平泥雞,也被當?shù)厥忻窈蛥⒄箍蜕桃粨尪铡?br />
陳少波在深圳文博會上激情吹奏《新娘典》。
一曲《新娘》震四方
5 月11 日,記者在參展會首日現(xiàn)場注意 到,不大的表演臺上,陳少波吹奏著客家小調 《新娘曲》,形狀似雞子的樂器里發(fā)出的曲調 歡快激揚,雷動四方,細細聽來,品味遺音,頓 覺有一種穿越千年時空的召喚,試圖喚醒那 沉睡太長的魂之記憶,神秘與滄桑、悲壯與哀 婉,驚心動魄,黯然神傷。
據(jù)陳少波說,解放初期那些年,他跟父親 一起賣泥雞,一吹奏這曲調,身邊就會有很多 小朋友圍在身邊。最熱鬧的時候要數(shù)每年正 月十三至十六(和平縣元宵節(jié))期間,遍地泥 雞聲淹沒一切多余的雜音,歡快激揚,響徹山 川。聲音之大,乃至隔了一座山都能聽見。
一手絕活驚四座
長達3 分鐘的《新娘曲》吹奏完畢,陳少 波顯得意猶未盡。一回到展位上,他就現(xiàn) 場制作起了泥雞。他拿出從家鄉(xiāng)和平專門 制好的陶泥,用手捏成雞的外形,再用竹簽 將泥雞中間掏空,分別在泥雞的尾部和兩 側腹部挖幾個孔,邊介紹著,邊做著,手不 釋“ 雞”,不到1 分鐘,一個泥雞胚子就捏 造好了。捏雞過程一氣呵成,惹得旁邊的 觀眾發(fā)出陣陣叫好聲。他說,把這些捏制 好的胚子埋進稻草中稍加燒制,最后在燒 制好的泥雞上涂上顏色,一個漂亮的泥雞 就算完成了。
最近,他不斷琢磨泥雞制作工藝,在保留 傳統(tǒng)工藝的前提下,將泥雞的形態(tài)和色彩做 得更生動更豐富,品種更多。在這次文博會 上,他還精心琢磨創(chuàng)作帶有客家元素的十二 生肖,如以牛為元素的“春耕”,希望能引起參 展客商的關注。
一聲嘆息待奮起
一般人看來,自家寶貝能“火”遍文博 會,肯定高興,然而陳少波卻高興不起來,他 一直在想,“文化”能提升泥雞身價嗎?和平 泥雞的明天在哪里?他的擔心不無道理,即 便他這些年一直不遺余力地積極推廣和平 泥雞文化,然由于泥雞的本身商業(yè)價值不 高,沒有年輕人愿意學習這門制作工藝。目 前和平會制作泥雞的人不超過20 人,年齡 都在60 歲以上,他是唯一一個現(xiàn)在依然堅 持制作和平泥雞的人。
2007 年,“和平泥雞”被列入河源市第 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并被列為 2010 年第23 屆“世客會”表演節(jié)目之一。 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負責人介紹,和平泥 雞不僅僅是一種兒童玩具,更是當?shù)氐囊环N 文化和手工藝的傳承,因為缺乏包裝和推 廣,且經濟價值不高,和平泥雞制作人員越 來越少。接下來,該中心會借鑒周邊城市 的成功案例,讓文化遺產融入現(xiàn)代生活,使 和平泥雞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fā)展。
本報記者 張濤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