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縣長塘鎮(zhèn)黃沙村發(fā)現(xiàn)一段粵贛古道
古時,山區(qū)交通不便,人們只能步行翻山越嶺,與外界交流。久而久之,形成眾多的山嶺古道。但凡說到和平古道,上陵苗嶺古道、陽明均洞古道、大壩至石谷古道一直讓人津津樂道。
其實和平的古道遠不止這些,最近,駐和平縣長塘鎮(zhèn)黃沙村第一書記鄭新橋報料說黃沙村就有一段疑似連接粵贛兩省的古道,古道旁一殘存的石碑模糊字樣顯示,古道在黃沙村境內(nèi)分為兩條,一條通向和平長塘秀河、陽明,一條通向龍川細坳。
深山藏古道
由于地處粵贛邊境,黃沙村出門就見山,在當?shù)厝说挠洃浿,翻山越嶺是件平常的事。古道在山嶺間幾經(jīng)曲折盤繞,在村委會副主任徐煥喬帶領下,記者一行邊走邊聊,一路上茂林修竹,雜草遮沒古道,山巒下,梯田、竹林遍布山野,時不時可見村民放養(yǎng)的土雞在百香果園間悠然漫步覓食,好一派山鄉(xiāng)田園風光,令人心曠神怡。行至山頂,記者注意到,古道旁一殘存的石碑模糊字樣顯示,左通向長塘秀河、陽明,右通向龍川細坳。
上世紀50年代開始,隨著公路的開通、現(xiàn)代交通工具的使用,尤其是楓樹壩水庫的建設,其中通往龍川細坳的一段古道淹沒于水下,這一古道漸失其用,慢慢消失在歲月中,漸漸遠離了人們的視線。
四季景不同
有道是,誰不說家鄉(xiāng)美。作為土生土長的黃沙人,徐煥喬對于這段古道有著與常人不一樣的感觸。他說,這里雖然離縣城較遠,然一年四季的變幻之美讓人為之貪戀,古道兩旁堪稱一幅幅絕美的青山畫卷,美不勝收。
春天,當如絲的春雨從天空飄下時,古道一旁的小花兒便在這朦朧春雨中,使勁抖動著嬌艷的軀體。遠處的山,近處的花,紛紛飄落的雨,將這里渲染得如同仙境一般。倘若在夏夜,家住在山上,出門沿著古道那青石小路慢慢地走,或者抬頭一看,點點星光在靜謐夏夜里,一定讓人驚奇。不管曾欣賞過怎么美麗的風景,古道邊的夜空真的美“呆”了,讓人回想無限。深秋時節(jié),沿著古道前行,眼前的色彩也逐漸豐富,從黃到紅,再從紅到綠,由近及遠。一縷縷溫暖的陽光從茂密叢林間傾灑而下,一線一線的光束,把五彩樹葉照得透亮,人的心情也隨之變得好起來。
能否撬動“生態(tài)之旅”
其實,黃沙村人文歷史資源豐厚,除古道外,冬瓜輋水口還有“仙人搭橋”“九條泥鰍上水”栩栩如生,“烏龜拖印”鬼斧神工,當?shù)匾粍t順口溜流傳已久,不少村民至今還能瑯瑯上口,那就是“仙人搭橋大江旁,九鰍戲水洛江上,仙人錫腳今仍在,烏龜拖璽出將相”。
古道,讓人們多了一些期待,能否借此撬動“生態(tài)之旅”呢?鄭新橋說,這古道無疑為黃沙村開發(fā)農(nóng)業(yè)觀光旅游又增添了厚重的一筆,條件成熟的話,將充分挖掘古道與周邊村落的歷史聯(lián)系,可形成連片的鄉(xiāng)村休閑游。深圳福田區(qū)城管局、行政執(zhí)法局和河源市審計局駐和平長塘鎮(zhèn)黃沙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梁其錦來自于深圳,對農(nóng)旅開發(fā)有一定的研究。他認為,應該將古道與周邊人文景點相融合來開發(fā),充分挖掘與古道相關的歷史故事,并與客家文化結(jié)合起來進行打造,切不可借由開發(fā)之名,對古道“人為再現(xiàn)”。
記者 張濤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