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貴妃廣場到楊柳灣
■陳少華
其實蜀北名山太蓬山我已去過一 次了,那一次從貴妃廣場到楊柳灣這一 段山路沒能細(xì)細(xì)游覽,由于時間上的原 因,也沒去楊柳灣看貴妃墓一直留下了 遺憾,這一次前往,但愿能彌補這個遺 憾。
早在鼎盛時期的唐朝,營山太蓬山 就與峨嵋齊名,素有“小峨嵋”之稱。自 唐宋以來,這里以香火祈福的善男信女 一直絡(luò)繹不絕。宋神宗的愛妃陳才人 曾來太蓬山降香祈嗣,第二年便生有宋 徵宗趙佶,與此有關(guān)“陳才人降香碑”與 《降香碑》一詩留存更能證明當(dāng)時的清 虛勝景。更為重要的是在透明巖的摩 崖石刻“安祿山題龕”:字體雋秀,筆力 剛?cè)嵯酀。目前在全國所有題龕中,能 夠如此完整地保留下來,也是絕無僅有 的奇跡。
由于“安祿山題龕”,歷史上的“安 史之亂”中的安祿山與楊貴妃有著不可 尋常的曖昧關(guān)系,加上楊貴妃終老之謎 停留在“秀”“險”“奇”著稱的太蓬山,更 為此增加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傳說中 的楊貴妃馬嵬還魂之后逃匿到太蓬山 脫俗歸隱道門,并道號“太真”,為的是 不泄露自己不平常的地位與身份,想贏 得一份清靜閑適的生活,想徹底做一位 與世無爭的凡人。
無數(shù)青石板鋪就的貴妃廣場不在 山頂卻勝似山頂,與宏偉的景福寺保持 著一段距離。一身道袍的楊貴妃銀白 雕塑矗立在廣場中央,她右手持拂塵在 胸間,左手微微撐開于頸項之間,而雙 眼卻分明在顧盼一種嫵媚與優(yōu)雅的神 情,展露出安詳而又不失孤獨的容顏,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 詩句正印證了這一位唐朝傾國傾城的 絕代美人。
貴妃塑像后的貴妃池被一些精致 的石欄徹底護圍著,池中一四方亭屹立 于水面,被一條不太寬的通道連接于廣 場。雖然一夜春雨剛過,但池中的水還 是停留在低淺的位置,或許在一陣桃花 雨過后,才能漲滿,才能真正呈現(xiàn)出一 種“貴妃出浴”自然風(fēng)光。
沿著不太崎嶇的水泥山路,經(jīng)過一 些翠綠的松林,在一個三岔路口,幾株 無葉的櫻桃樹正吐著瓢蟲一樣的花骨 朵,一條窄小的水泥階梯路通向山腰 處。偌大的山灣,除了一些不知名的雜 樹掩映與偶爾間的鳥鳴,幾乎不能相信 這就是傳說中的楊柳灣。
空曠,幽靜,忽明忽暗的陣陣松濤, 楊柳灣卻無一株楊柳存在,也無一戶楊 姓人家陪伴。在水泥路延伸的盡頭,有 一處不顯眼的墳塋——貴妃墓沉寂在 一隅,突出的四塊墓石極力地包圍著小 塊的墓碑上依稀可見模糊的字體—— 楊氏之墓,坐南朝北,風(fēng)水位置極佳,奇 怪的是數(shù)十米之外,視線被一片群山擋 住,根本不可能遠(yuǎn)望出去,這與當(dāng)?shù)貍?統(tǒng)的墓葬恰恰相反。
貴妃墓與《安祿山題龕》隔山魂靈 相牽,遙望同一個方向,而燃起的香火 反差成一種悲涼。如白居易的《長恨 歌》所描述:“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 顏空死處……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 宮中是日月長……”,蓬萊此處是太 蓬,太蓬此處有楊柳灣,楊柳灣有貴妃 墓,枯草與雜樹在墳塋上不停地瘋 長。仿佛傳說就是一個沒有謎底的 謎,紅顏薄命,墓已成為古墓,只有旁 邊滴落的山泉偶爾發(fā)出脆響,在陪伴 它延續(xù)至今。
從貴妃廣場到楊柳灣,二月的春風(fēng) 似剪刀,但無法剪去一些返青的樹葉, 中間的距離已不是距離,重要是我們都 有一顆親近大自然的內(nèi)心。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yán)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