糍粑香
作者:甘武進
在家鄉(xiāng),快過年了,鄉(xiāng)親們會選擇一個好日子打糍粑。我家也不例外。父親把上好的糯米洗凈,泡上一夜,第二天放置木甑蒸熟。出甑的糯米晶瑩剔透,珠圓玉潤,香氣撲鼻,引人垂涎欲滴。
蒸好的糯米飯,被父親與堂叔從熱氣騰騰的鍋中端出來,倒在洗凈的石臼里。他們拿上一根光滑的木杵反復用力往臼里夯,一直把糯米飯搗成糊狀為止。這也叫打糍粑。整個過程往往要由幾個有力氣的人輪流操作。它是個技術活:講究配合,講究節(jié)奏,講究步步為營,不能各自為戰(zhàn),不能東一棍西一棍;講究快、準、穩(wěn)、狠,這樣糯米才能打得均勻,打得瓷實、黏糊糊的有韌性。
糯米爛如泥后,有好吃者麻利地揪上一把,送到嘴里,邊吃邊眉飛色舞地吆喝:“一,二,三,起!”三五個人同時用木杵把糍粑撬起來,飛快送到案板上。剛打好的糍粑,冒著熱氣,聞著清香,摸著柔軟,看著潔白,吃著滑嫩。整團的糍粑平整成大約5厘米高的樣子,慢慢變冷變硬后,糍粑圓如滿月,白如脂玉,看著煞是喜人。
母親將糍粑切成塊,用瓦缸或桶裝新鮮的冷水浸泡,想吃時從木盆里拿出即可。糍粑有多種吃法,可不論哪種吃法,都是種妙不可言的享受。最過癮的吃法,是小時候的烤糍粑。切成片狀的糍粑放在火盆木炭上炙烤,它最考驗人的性情,性急的人是吃不上的。大家密切關注,不停地翻邊倒面,使它兩面均勻受熱。火候到家,熟透了的糍粑圓鼓鼓、黃燦燦,皮是皮,肉是肉,皮肉分離,表皮焦黃,里面雪白。
在它“氣鼓鼓”的時候吃上一口,綿軟香甜,口感最妙。糍粑還可煎著吃。放上油,用文火像煎魚那樣,底面煎黃即翻身,多翻幾次,把糍粑煎得黃黃的,焦焦的,黃而不黑,焦而不枯,然后均勻撒入紅糖,盛在盤里,再撒點紅糖,熱氣上冒,油往外滲,咝咝作響,即使再斯文的君子也難以抗拒誘惑。盤里的糍粑外焦里嫩,甜香滑糯,數(shù)雙筷子伸過去,頃刻間一掃而光。
“一塊糍粑一勺糖,一煎一燴一盤裝。一圍一桌一嘗味,一個來回一掃光。”油炸的糍粑也很美味。干糍粑切片,雞蛋攪拌成蛋液,油溫至六成熱時改小火;糍粑在雞蛋液中裹上一層,入鍋小火慢炸;炸至一面變色時翻一面再炸,炸至兩面金黃出鍋,裝盤即可食用。喜歡吃甜的,炸好后,蘸上白糖吃,更加香甜;喜歡吃咸的,炸之前在雞蛋液中加上少許鹽,味道也很棒。
糍粑也可蒸著吃。春忙時節(jié),做飯時把糍粑放蒸格里,幾分鐘后飯熟糍粑熟,吃飯時夾上半塊糍粑,別有一番滋味;還可以蘸著醬拿著吃,用筷子夾起一塊熱騰騰的糍粑蘸點醬,如辣椒醬、豆瓣醬,一口咬下去,綿軟酥甜,回味無窮。如果家里有糯米酒,和糍粑一起煮,黃白相印,甜而不膩,風味獨特,溫中益氣,既為填腹佳品,更是養(yǎng)生補品。
如今,一年四季,超市里都可見到各地不同的糍粑。買了些品嘗后,卻怎么也吃不出家鄉(xiāng)的味道。我明白:當糍粑失去了它固有的喜氣洋洋與其樂融融的歡慶氣氛后,也就失去了靈魂與意義,變成純粹的食物。這種純粹,令人遺憾,多了傷感。于是,我循著年味,循著糍粑的香氣,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xiāng),回憶過往,溫暖現(xiàn)在,憧憬未來。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