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你,我留在了深圳
想起那個夏天,想起天空中那朵飄忽不定的云,想起那個秋千架,我的心已經平和了許多,當時的茫然與掙扎似乎都過去很久了。
那時剛剛入職一家雜志社,我以為可以從事和自己興趣愛好相關的工作,有很多期待。當所有東西都變成竹籃打水時,我才感覺失落那么重。
雜志社在22樓,巨大的陽臺上有個秋千架,我曾在那個秋千架上看書,或者打電話。書是麥家的《風聲》,二寶出生以后我看的第一本書。也不是因為特別喜歡他的書,而是剛好旁邊的一摞書里面這本排第一,順手就拿來翻了。覺得確實挺不錯的,欣欣然讀完。
陽臺上種了許多花,落地生根秧苗似的密密匝匝扎根在各個花盆,我看著親切,葉子圓潤,肥厚多汁,每片葉子的邊緣生長出整齊的小芽,像一群停歇在葉片上的小蝴蝶,看著喜人。這些小蝴蝶飛落在地,立馬生根發(fā)芽。它們自顧自地生長,開花,落地,生根……這隨遇而安,抓住一切機會生長的性子真值得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覺得我應該向它們學習,可是我內心卻總是忍不住有許多躁動。
離職時主編和我說要不先不走?就當一個作家干點兼職做編輯?想了想,我是要生活的呀,我又不是真的作家。他很清楚雜志社的情況,便不多說,請編輯部的人一起吃了頓飯。有位編輯姐姐送了我一幅畫,是她自己畫的紫薇。粉花藍底,那嬌嫩的花就像掉進了一個巨大的海洋里。我的情緒跟著掉進海洋里,無比傷感。主編送了我一本《圣經》,我打開雙肩包,將《圣經》和一支粉紅色的筆放了進去。
我回頭,把情懷與夢想以及許許多多的不切實際全部拋擲在路上,身后是許許多多在這個世界上奔波的人。只是有點遺憾,我忘了摘一片落地生根的葉子。
我之所以能來深圳,特別感恩王老師。2020年的一天,我給他發(fā)信息說想來深圳,他回復會留意。不久問我有沒有興趣去咨詢公司上班,給我推薦了個微信名片,教我說,你叫她邵姐姐就行了,有什么都可以問她。那時我沒見過王老師,也沒有見過邵姐姐。于是我就去了邵姐姐的公司,得到她許多的關心和鼓勵。
有一次王老師講座,我去聽了。他當時對其他老師介紹我說,這是燕茈,文字很有靈氣,寫得挺好的,很不錯。老師們對我點頭微笑。這是我來深圳后得到的第一份鼓勵。
再后來一次見面,還是他的講座,邵姐姐主辦的,彼時邵姐姐已經離開了那家咨詢公司,自己干事業(yè)去了。我也離開那家公司,東碰西撞好多年。王老師走向講臺,我對著他揮揮手。他走兩步又折回來,很意外地說:“你怎么來了?你是從河源來的嗎?”我說不是,我從福田過來。他又說這么久沒你消息,以為你回去了。我說沒有,一直在深圳。他在臺上講課時,我反省了一下,覺得自己挺沒良心的,這么多年問候一句都沒有。
嗯。我又離職了,就在聽王老師講座的時候。說起來真有點不好意思,來深圳五年,換了四五份工作。但是天地良心,真不是我不稱職,我一直兢兢業(yè)業(yè)吃苦耐勞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就是,這幾年大環(huán)境是這樣。
我一直在回去老家和留在深圳之間徘徊,我安慰自己說不用怕的,進可攻退可守,F實好像又是留不下回不去。連滾帶爬這些年,我真的覺得疲憊了。王老師又提起,以為我回去了。我說是一直在糾結。他說能堅持就再堅持一下,以后會感謝自己當初的選擇。
我以為這是命運在冥冥之中給我的指引,我想來深圳時遇見了王老師,我想離開時又遇見了他。于是我又在深圳堅持了一下,至于能堅持多久,我就不知道了。
我喜歡深圳嗎?一次次地問自己。我答不上來。我能夠留下來,非常感謝我遇見的,這些許許多多給予過我關心和鼓勵的人。因為他們,我才覺得這是一座有溫度的城市,我才有勇氣咬牙再堅持一會。
作者:燕茈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初秋時節(jié),河源綠意不減,義務植樹基地和桑梓林青年林等主題林內樹木蔥蘢,展現出別樣的生命力;在廣東萬綠湖國家濕地公園九里湖綠美廣東生態(tài)示范區(qū),無葉美冠蘭、翠金鵑等珍稀野生動植物紛...